【文艺聚能,宅家战“疫”】高新区文化馆在线课堂——《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发布时间:2020-03-27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分为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文学革命以1917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为开端,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第二个十年:

1928年-1937年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是第二个十年的文学主潮。30年代文艺运动的基本线索有两个:一是左翼作家与国民党御用文学、文人的斗争;二是围绕着文学创作自由问题,一些民主主义作家与国民党御用文人的斗争和左翼阶级斗争文学的争论。

第三个十年:

1937年-1949年

●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

●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

那期间,中国涌出了许多文学大家

他们写出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文艺聚能,宅家战“疫”】

高新区文化馆在线课堂本期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文学世界~


☝识别上方二维码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中国现代作家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进行革新,用现代语言表达现代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长廊上灿烂的一笔。这门课程能够引导大家走近名家名作,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的使命。


授课教师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


课程目录

1 鲁迅的《呐喊》《彷徨》

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4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

1.5鲁迅的《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的小说

2 五四时期的小说

2.1五四时期的小说(一):冰心与“冰心体”

2.2五四时期的小说(二):庐隐、许地山、叶圣陶

2.3五四时期的小说(三):乡土小说流派

2.4五四时期的小说(四):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3 茅盾的《蚀》与《子夜》

3.1茅盾的《蚀》与《子夜》(一):特色与成就

3.2茅盾的《蚀》与《子夜》(二):人物系列

3.3茅盾的《蚀》与《子夜》(三):《子夜》细读

3.4茅盾的《蚀》与《子夜》(四):吴荪甫形象

3.5茅盾的《蚀》与《子夜》(五):《子夜》的艺术

4 巴金的《家》与《寒夜》

4.1巴金的《家》与《寒夜》(一):巴金与无政府主义

4.2巴金的《家》与《寒夜》(二):巴金的前期作品

4.3巴金的《家》与《寒夜》(三):《家》的人物形象

4.4巴金的《家》与《寒夜》(四):巴金的写作风格

4.5巴金的《家》与《寒夜》(五):《寒夜》细读

5 老舍《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

5.1老舍《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一):老舍的特色与贡献

5.2老舍《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二):底层市民生活

5.3老舍《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三):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

5.4老舍《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四):虎妞形象

6 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

6.1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一):湘西题材

6.2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二):沈从文的写作意图

6.3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三):《边城》

6.4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四):沈从文的美学观

6.5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五):牧歌理想

7 三十年代小说

7.1三十年代小说(一):三十年代文学概述

7.2三十年代小说(二):《莎菲女士的日记》

7.3三十年代小说(三):萧红的创作

7.4三十年代小说(四):张恨水的创作

8 鲁迅的杂文

8.1鲁迅的杂文(一):鲁迅杂文概述

8.2鲁迅的杂文(二):鲁迅杂文的价值

8.3鲁迅的杂文(三):鲁迅杂文的鉴赏分析

8.4鲁迅的杂文(四):议论中的联想与形象化表达

8.5鲁迅的杂文(五):讽刺、幽默与曲笔

9 三四十年代散文

9.1三四十年代散文(一):三四十年代的散文概述

9.2三四十年代散文(二):林语堂与闲适散文

9.3三四十年代散文(三):独语与闲话

9.4三四十年代散文(四):三四十年代的散文作家

10 曹禺的《雷雨》

10.1曹禺的《雷雨》(一):话剧在中国的发展

10.2曹禺的《雷雨》(二):《雷雨》的特色

10.3曹禺的《雷雨》(三):周朴园形象

10.4曹禺的《雷雨》(四):繁漪形象

11 张爱玲与钱钟书

11.1张爱玲与钱钟书(一):张爱玲的创作

11.2张爱玲与钱钟书(二):《金锁记》

11.3张爱玲与钱钟书(三):钱钟书与《围城》

11.4张爱玲与钱钟书(四):《围城》的内涵和艺术成就

12 赵树理与解放区小说

12.1赵树理与解放区小说(一):孙犁的创作艺术

12.2赵树理与解放区小说(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

12.3赵树理与解放区小说(三):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12.4赵树理与解放区小说(四):问题小说

12.5赵树理与解放区小说(五):《白毛女》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观看

每一期课堂都是一扇窗

推开它

或许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们下一期课堂见~


文化馆官方微信 文化高新APP
交通指南 办证指南 入馆须知 留言簿 楼层分布 图书馆 互动园地 返回引导页